十月签约作家: 讨论新现实主义与文学形式创新
10月15日下午,“与十月契约作家对话——新现实主义与文学形式创新”活动在十月文学学院举行。本次活动是由十月文学学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办的第五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的第二次。
参加对话的有范文、东溪、周易、张楚、史逸峰,主持人是十月文学学院常务副院长、诗人陆岳。对话以“新现实主义”为核心,分为两个单元。五位作家分别就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现实主义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从自己的创作出发,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学形式的创新来丰富和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主题。
什么是新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有着深厚的历史传统,产生了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然而,现实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人类的生存状态不断面临着巨大的变化。当代文学如何通过自我发展和创新来把握新生活、新时代?”“新现实主义”正是针对这些新的文学创作问题而提出的。
范文认为,每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写作的时候,都会努力去拓展一些东西。”他会努力提高人们对形式、结构、语言、风格的期待,“但与此相比,他更愿意体验新的生活方式,并以自己的眼光和对多元文化形态、民族历史的理解,向读者展示作者对人生的新发现。
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信息量太大,作者很弱。”我们越来越觉得盲人觉得大象不是讽刺的寓言,而是真实的东西,”他说,如果一个作家能够清楚地写出他所触及的部分,他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主义作家了。
周易对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进行了反思。他认为文学之河一直在演变。无论是现代主义还是现实主义,它们构成了我们今天写作的养料。至于新现实主义,他认为今天一定是昨天的“新”,但都是明天的“旧”。只要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每天都会在新的现实中。
张初也认为,我们对现实主义的认识不应该封闭。至于“新现实主义”,他说,“归根到底,新只是属性,主体还是现实主义。”
如何创新?
通过对“新现实主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探讨了如何通过文学形式的创新来丰富和发展传统现实主义。
范文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谈到在长篇写作中,形式可以创造内容,丰富内容,甚至可以形成一些内容。它不应该把情况和内容分开。此外,他还提到,文学形式与一个人的知识结构、人格特征、对形式美的追求和人格有关。时逸枫更关心读者阅读的效果。他希望小说的形式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困难,并努力使阅读成本降低,获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收益。同时,他认为,要达到读者轻松阅读的效果,就需要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