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如不定时炸弹,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5%专家做客直播平台讲解如何排雷
“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死亡率高达75%。”7月14日,复旦中山厦门院区血管外科主任王利新教授作客“血管新声代”,在线讲解针对“腹主动脉瘤”这颗不定时血管炸弹,普通人如何发现与排雷。
王利新教授介绍,腹主动脉瘤不同于我们熟知的肿瘤,是指血管壁局部膨出,形成一个类似肿瘤的结构,但本质上和肿瘤相差甚远,是一个自身组织的扩张。通常情况下,腹主动脉直径在1.8—2厘米左右,直径超过3厘米就成为动脉瘤,女性动脉瘤瘤体直径超过4.5厘米,男性直径超过5厘米,必须接受手术治疗。
相关数据表明,腹主动脉瘤发病率约为10—117/10万人,男性为女性的2—6倍。在50岁以上男性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达到3.5‰。
“高血压、高脂血症和抽烟,是引发腹主动脉瘤的三大高危因素。”王利新介绍,烟草中的尼古丁成分,会破坏血管中的弹力蛋白,使血管失去弹性,管壁变得脆弱。如果将腹主动脉比作水管,高血压就像高压水流,对血管壁冲击力大;高脂血症就像水里杂质多,附着在血管壁上形成水垢。这些高危因素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腹主动脉像“吹气球”一样不断扩张,直到炸裂。
腹主动脉瘤一旦破裂,高压血流喷涌而出,绝大多数患者瞬间死亡,只有不到1/3的患者有机会送往医院救治,凶险程度可见一斑。怎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呢?王利新提醒,腹主动脉瘤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阻断或逆转,预防疾病发生唯有从控制三大危险因素下手,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病,戒烟限酒,改变不良生活和饮食习惯。
在腹主动脉瘤这个“气球”炸裂以前,患者几乎没有任何不适症状。王利新说,只有少数身材偏瘦、瘤体较大的患者,平躺时可以在腹部触摸到搏动的肿块,约3/4的患者是在体检中发现。建议50岁以上人群,在每年常规体检之外,做一个腹腔CT或者腹腔血管超声检查。如果腹主动脉无异常,可以间隔两年做一次。
“腹主动脉瘤患者突然出现腹部或后背部疼痛、低血压和腹部搏动性肿块三联征,应高度怀疑瘤体破裂或先兆破裂,需立即送医救治。”王利新介绍,腹主动脉瘤手术目前有两种手术方式,即开放式手术和腔内修复治疗。其中,开放式手术需打开腹腔,使用人工血管替换病变血管,患者创伤较大、恢复慢;腔内修复通过在患者腹股沟打开两个“钥匙孔”样大小切口,分别送入导丝导管和人工血管内支架,在血管造影的辅助下精确定位,撑开的血管支架像一截新的血管,在病变血管中间另外开辟一条通道,使血流恢复畅通,血液不再基础瘤体,避免瘤体再次受到高速高压血流冲击,从而不会破裂。
“目前,腔内修复治疗已成为主流。”王利新介绍,在中山医院血管外科,腔内修复治疗占比超过9成,随着“定制支架”的出现和技术的不断革新,腔内修复治疗的“禁区”也在不断缩小,腹主动脉瘤手术将告别“巨创时代”。
据了解,“血管新生代”是人民卫生出版社联合腾讯公益、中关村精准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健康科普栏目,以顶级专家讲解大众科普的形式,每周三晚上7点到9点通过“腾讯看点”开启线上直播。7月14日的节目中,除了王利新教授以外,还有卢伟锋、洪翔等几名医生为大家带来精彩的科普讲座。
既是一名临床医生,又是科室管理者,王利新教授坦言,对患者来说,手术是三级预防体系中“兜底”的一环,更重要的是预防关口前移,让老百姓不生病、少生病。因此,好医生不仅技术要过硬,还要讲好科普,希望通过“血管新生代”这种大众科普活动,能加深大家对血管疾病的了解和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