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5日

肖特进博首发《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携“细胞级”超薄玻璃等众多新作五赴进博之约

2022-11-16 10:52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与进博五年并肩同行,德国高科技集团、特种玻璃发明者肖特集团深刻感受到了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于 11 月 5 日至 10 日再赴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5.1馆A4-01),全面展示各类特种玻璃创新以及可持续的解决方案,“细胞级”玻璃、《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全新技术玻管等一一亮相。

  五年来,肖特从进博“头回客”成为了每年的“回头客”,已经稳步完成了多项里程碑。从产品创新到持续投资国内市场,从宣布集团“零碳计划”到如今将碳排放量减少60%,肖特以身作则,充分利用好进博会这一重要国际平台。

  “我们非常高兴今年能继续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是一个公司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业务交流的绝佳平台。肖特从第一届就参加了CIIE,现在,我们期待第五次与朋友们的见面,分享我们对玻璃的热爱。”对于今年五赴进博会,肖特集团首席执行官何德瑞博士说道。

  用心追求完美玻璃,“细胞级”新物种惊艳面世

  作为特种玻璃的发明者,肖特一直是缔造创新产品的先驱。本届进博会,肖特以“完美玻璃,用心追求”为主题,给观众带来一系列多样化的创新特种玻璃解决方案。

  极富创造性的肖特®UTG亮相消费电子展区,其系列产品赛绚®Flex经加工后弯折曲率半径甚至可以低于1毫米。肖特在实验室中已实现仅有16微米厚的超薄玻璃,仅仅相当于两个红细胞厚,被称为“细胞级”超薄玻璃。凭借性能表现和量产优势,肖特玻璃获多家知名品牌可折叠手机的采用,如小米、OPPO、vivo等,真正实现了进博会“展品变商品”的初衷。

  此外,肖特为人脸识别和3D 传感等技术提供先进光学玻璃,为用户呈现真实的数字世界。肖特用自己的创新硕果重新定义特种玻璃的极限,不断突破光学玻璃的可能。

  百卉含英,多样化应用层出不穷

  除消费电子外,肖特一直致力于提高中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障,多样化的产品应用完美地诠释着肖特的“多面角色”。

  全球最畅销的灶具面板品牌之一的肖特赛兰®展示于智能家居展区,一直在耐用时尚的微晶玻璃灶具面板市场处于领先地位。凭借其丰富的设计内涵、强大的耐久性和高度节能等优势,肖特赛兰®更是在其问世50周年之际荣获2022年德国iF设计奖,惊艳世界。

  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和性能优越的技术方案,肖特平板玻璃不断突破传统认知,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家电制造商及消费者提供了更具价值的整体解决方案。Duo Design技术给用户呈现突破性的视觉和触觉体验,套细化设计充分展现了玻璃的无限可能,Metal Look为家居和厨房带来时尚气息。

  肖特在医药领域追加的两项重大投资成功兑现了持续投资国内市场的承诺,完成“展商变投资商”的转变。肖特医药全球每年生产约130亿件医药包装,为mRNA药物和生物药等现代药物提供服务,守护人类的健康。

  玻管不仅仅应用在医药包装领域,还在医疗设备中也起到重要作用。此届进博会首次展出用于医疗设备的技术玻管产品:肖特 8245 玻璃管广泛用于 X 射线等医疗诊断设备,杜安®硼硅酸盐玻璃是呼吸机流量计组成的重要解决方案。

  绿色玻璃先行者,首发“重磅级”《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2022年是联合国国际玻璃年,推进全球玻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肖特不仅是特种玻璃发明人,也是绿色玻璃的先行者,目标成为首个实现气候中和的特种玻璃企业。凭借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优异表现,2022年10月,肖特荣获德国能源效能奖评审提名,并在同期摘得EcoVadis金奖。同时,我们也在本次进博会上展示多项2030碳中和策略的初步成果以及最新项目。

  在“双碳”目标引导下,作为传统高耗能制造业,肖特积极践行低碳化及可持续发展的构建与合作,并在进博首次发布“重磅级”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积极响应进博会消费品展区“绿色发展”的主题。这份白皮书旨在介绍肖特集团针对ESG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进行的项目和成果,引进德国先进技术,积极研发新能源应用,帮助国内产业和技术的再升级。

  肖特中国区总经理陈巍表示:“肖特以身作则践行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抓住中国的政策红利和激励机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稳步推进肖特集团‘零碳计划’,这也是我们对未来实现能源转型的坚定信心。”

  2022年,肖特用于玻璃熔炼研究的氢罐装置投入使用

  肖特一直致力于2030年实现气候中和,“零碳计划”是肖特集团新战略中的重点项目。目前,肖特已实现100%绿色电力、成功减少60%的碳排放量,在华工厂也已全面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运行,用电全部来自于中国的风电站。与此同时发布的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更是重点研究使用电力和氢能熔炼玻璃,为严苛复杂的技术变革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赵硕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