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鼎阳科技:剑指行业政策风口,2022年多款新品彰显技术硬实力

2022-12-02 16:09   来源: 互联网

      这两年,专精特新成为了各行业领域里备受瞩目的热词。数据显示,截止到目前为止,包括已公示的第四批43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内,我国已培育了约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而这,距离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公示,才仅仅不到3年。


      促进国家制造业转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加速替代

      为什么国家要如此大力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其实专精特新的概念早在2011年就萌芽了,2016年这一概念落地后,经过层层选拔和审批,2019年工信部正式公布了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名单,此后国家及各省市更是推出了一系列红利政策来加快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速度。

      从中观行业和宏观经济层面来看,这是中国制造业结构变革和产业转型的重大开始。这场制造业深层次的结构性变革,不仅是顺应了现代技术革命和中国制造业扩张的趋势,更是国家层面主动引导和促成的国产替代加速,强化自主可控的战略发展方向。

      而测量仪器更是强化我国自主可控能力的重要齿轮。从确认自主可控是发展的战略性方向以来,国务院、科技部、财政部等多部门开始密集推出科学仪器利好政策,截止目前为止已发布不低于20个相关政策,这还不包括各个省份出台的有关科学仪器行业发展政策。进入“十四五”后,政府从政策、资金两个方面助力,蓄力多年的国产科学仪器行业终于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助力产业协同创新,鼎阳科技剑指行业风口

      作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行业领军企业,鼎阳科技剑指国家政策着力方向,身处行业长坡厚雪赛道,其中优势不言而喻。鼎阳科技不仅位于产业基础的核心领域、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而且创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术、细分市场占有率高、质量效益好,满足国家专、精、特、新、链、品六个方面的评定指标,这也是为什么鼎阳科技可以成为行业四大主力产品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原因。

      作为国家级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鼎阳科技品牌层面研发基础扎实,业绩持续增长;产品层面有着达国际标准的产品质量,优秀且符合国人习惯的用户体验……最为直观的就是其营业收入方面,业绩增长自然不用多提,令人更加关注的是鼎阳科技的净利润。据鼎阳科技官方公布的年报,其2022年上半年的净利率达34.5%,这样的净利率在同行内是突出水平,在制造业内更是瞩目。

      我国各领域行业均亟待创新驱动之际,上至电子元器件、半导体芯片、电池和充电基础设施,下至新能源汽车、自动化制造、5G通信等等,鼎阳科技均能提供生产、研发、测试上的全套完美解决方案。


      产品技术双轮驱动,隐形齿轮推动产业链发展

      位于小巨人扎堆的深圳市,鼎阳科技凭借不懈的技术创新和过硬的产品竞争力,跻身于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产品领域,成为了这一细分赛道的行业龙头企业。值得注意的是,鼎阳科技不仅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是四大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主力产品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究其原因,离不开其出色的创新能力和雄厚的技术实力。

      产品创新上,近年来鼎阳科技不仅在新品发布速度上保持稳定的创新速度,在性能指标上更是不断突破。11月初发布首款达到40GHz的高端微波信号发生器SSG6000A系列和频率范围9 kHz ~ 7.5 GHz的便携式频谱分析仪SHA800A,11月末又发布新一代宽范围可编程直流开关电源SPS6000X系列,单台输出功率可达1.5kW。今年上半年还发布了国内首款8通道2GHz示波器和 26.5GHz矢量网络分析仪、12-bit的SDS2000X HD 系列高分辨率示波器,整个2022年可谓是成果满满,彰显了企业硬实力。

      而在技术成就上,鼎阳科技不仅多个主力产品获得奖项,如SDS6000L系列斩获2022年全球电子成就奖、SDS6000 Pro系列高分辨率高带宽数字示波器获得2021年第六届中国IoT技术创新奖等,在知识专利的数量也是十分可观,截止到目前为止,先后承担国家部委、深圳市和宝安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合计11项,现有专利239项(其中发明专利159项)和软件著作权40项,可以说,在知识专利上还是很有保障的。

      当前,国家层面不仅在着重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更在全面布局制造业创新平台。目前工信部已批复组建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3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对于这些亟待产业创新和发展的应用领域,电子测量仪器必定起着重要推进作用,作为通用电子测试测量仪器行业龙头企业的鼎阳科技,未来估计也大有作为。


责任编辑:prsky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