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库”的智能审计系统
审计部门被称为风险防范的“守门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随着数字化、智能化过程在金融行业不断深入,审计系统不断更新发展,审计工作的内涵也不断扩充。领雁科技作为深耕这一领域多年的科技公司,正用不断创新的产品来深度满足客户需求,推动审计工作的智慧化演进。
早在我国周朝就设立了一个独立于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名为“宰夫”的职位。这一职位有着早期审计的缩影,《周礼》记载,该职位负责“掌治法以考百官府、郡、部、县、鄙之治,乘其财用之出入,凡失财用物辟名者,以官刑诏冢宰而诛之,其足用长财善物者,赏之。”也就是说,宰夫掌管对百官府、诸郡都县鄙的治理情况,考察群吏的功过得失,检查百官在财计方面有无欺诈等劣迹,并根据官吏的政绩优劣,上报冢宰而分别予以赏罚。
周朝设立宰夫制度有其远见卓识之处。时隔2000多年,审计机制的重要性不仅没有减少,在金融行业,审计被称为企业健康、合规经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天审计工作面临的环境与过去已经大不相同——海量的数据、广泛的数字化业务、复杂的产品设计,让传统的人工审计难以有效应对。这时,智能的数字化审计系统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今天的金融机构需要什么样的审计系统?它又应该具备什么特点?在赛迪顾问《2021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份额分析报告》中的审计与稽查IT解决方案主要厂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排名中,领雁科技审计系统排名第一。2023年4月,金科创新社(鑫知)采访了北京领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审计专家:祝祥。祝祥介绍了金融审计业务及其数字化的发展历程,以及领雁科技审计产品从0到1的研发过程。
祝祥首先强调的是,今天审计工作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首先,审计的理念正在从单一的监督管理转变为服务与增值,审计部门不再仅止于检查和制衡,更加关注如何为管理层决策和业务创新提供支持。其次,审计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过去的财务审计,拓展到包含业务流程、内控机制、管理效能等多个方面,审计的视角变得更加宽广和全面。再次,审计手段的变化同样快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深度。通过自动化审计工具、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手段,审计资源可以覆盖更广的范围,发现更加隐蔽的问题。第四,审计服务的对象也在增多,审计不仅要满足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也要满足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督导需求。总而言之,审计工作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迈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人们过往的想象。这个惊人的速度是如何产生的呢?正如牛顿力学的简单原理:物体的速度变化需要持续的加速度作用。当一个静止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瞬时加速度,但速度的变化不会立即显现,只有加速度持续作用,物体的速度才会稳定变化。金融行业审计工作也是在各种变革力量长期推动下产生了改变。
说到金融行业审计工作的变化,祝祥如数家珍:20年前,审计工作还停留在手工为主的时代,审计人员依靠人工检查庞杂的纸质记录来执行审计程序,效率还比较低;2007年,银行业率先采用数据技术来探索审计工作的创新,通过电子账本和数据分析手段,审计资源得到有效释放,审计深度和广度获得大幅提高,这标志着数据审计时代的到来;2015年,大数据等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数据审计进一步扩展为“大数据”审计,算法模型可以分析异常复杂的关联交易和大量数据,帮助审计人员在海量信息中准确找到关键问题,审计工作的智能化迈出了重要一步;2023年,审计工作进一步“智慧化”,不仅洞察风险、创造价值,更进一步支持微观、中观和宏观层面的专业判断,重塑审计作业、管理流程。
从自动化审计系统到决策型智能化审计系统,见证审计系统革新时代
成立于2001年的领雁科技可以说一路实践并推动了审计系统的升级迭代。
时间退回到2007年,随着金融行业数据大集中成果的不断显现,企业级数据分析、处理工具开始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投入使用。而这一年,领雁科技也在国有银行现场审计项目及股份制银行非现场审计项目基础上,研发了公司审计产品1.0版本。
“正是这两个项目,奠定了领雁科技在金融审计系统服务市场上的基础。”祝祥说。这一版本审计系统实现了“计算机辅助”的功能,解决了审计自动化的问题,偏重于流程管理。但由于程序与数据捆绑在了一起,也造成审计作业、审计管理不够灵活,操作比较繁琐。
以1.0为起点,领雁科技的产品开发理念被称为“风险导向”的自动化审计系统,即以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为核心,通过自动化技术手段实现高效、规范的审计流程的审计系统。
2013年开始,领雁科技审计系统转向“价值导向”的专家审计系统,在头部股份制银行实施的2.0版本,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理念,对非现场审计系统平台进行了升级,改进了审计作业、审计管理流程。在这一版本中,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将程序与数据解绑,使得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在审计流程、档案和工作流配置上可以做到相当程度的标准化、规划化与有效整合。
在数据驱动下,银行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环境日趋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带来更动态和个性化的审计需求。此后的3.0版本,领雁科技在进一步研发的基础上,增加DIY建模能力。DIY建模能力可以帮助审计人员针对具体环境变化和个性化风险构建定制化的分析模型,例如选择不同的数据特征、应用特定的算法和模型参数,进而从数据中发现潜在的问题或异常,更具风险识别与评估能力。“这将有助于帮助审计人员更深入地理解数据并定制化地解决实际审计问题。”祝祥说。
在这一阶段,由于审计系统更新后所需要的知识跨度更大,业务团队面临操作使用、数据分析不熟练的问题。为此,领雁科技为审计部门提供了相应的培训课程,来帮助金融机构用户提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审计报告的全面性。
2014-2015年,领雁科技审计系统的5.0版本推出,标志着领雁科技审计系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这一阶段,建模工具“集合”更加丰富。比如数据预处理工具、统计分析工具、可视化工具、报告生成和文档管理工具等。建模工具集合实现了多个工具的集成,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端到端的功能解决方案。但是,这些工具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人们常说的“烟囱”,相互之间数据不通,更不用说知识层面的整合。
“不同工具都可能生成各自领域的经验和知识,”祝祥说:“但不同系统和工具产生的知识几乎是处在不同维度的,这让知识的管理面临很大挑战。”想要掌控金融业务的高速发展,需要对系统中的知识进行管理,领雁科技面临着知识整合的难题。
从2015年的5.0版本起,为解决知识维度杂乱的问题,领雁科技的审计系统开始寻求“智慧转型”,加强对审计知识的获取、分析、整合、应用和创新。从这时开始,技术优势和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摩尔定律”再次获得了验证,从1.0版本到5.0版本,时间跨越了将近9年,而6.0版本到8.0版本的更新只用了5年,且系统更新后所体现的价值维度不可同日而语。
要获得智慧,首先要有足够的数据。2018年,领雁科技推出6.0版本的审计系统。这一版本进一步利用了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有些时候,只有当数据量足够大的时候,规律才可能被发现。”祝祥说。6.0版本进一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将专家经验和智能预测相结合,让审计系统开始充盈更多智慧。
2021年起,领雁科技开始构建基于“知识”的智能化审计系统,如今,这些系统已经在股份制银行、头部城商行中发挥重要作用。
迈向智慧审计:释放数据价值、强化建模能力、沉淀审计经验、协同共享机制
2023年起,领雁科技开始构建基于“知识库”的决策型智能化审计系统,这将极大地助力金融行业审计工作从依靠专家经验向专家经验和预测并举转变。
知识库(Knowledge Base)作为一种用于组织、存储、检索和管理知识的系统,与知识本身有着本质的不同:知识具有零散、无法统一的特性,而一旦形成知识库,则意味着知识的集中、归纳、流转、融合。
在领雁科技看来,基于知识库的审计系统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首先,基于知识库的审计系统,可以把不同工具、不同手段的知识进行整合;其次,基于知识库的审计系统建设不但可以集成现有审计团队的工作,还可以抽象扩展新的工具;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它可以让所有工具中的知识流转起来,供审计人员使用。
基于“知识库”的审计系统是大势所趋。然而,构建知识库的审计系统并非易事,需要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文本识别等技术充分融合和全面规划。“为满足金融客户建立审计知识库的诉求,审计产品需要在技术架构、产品框架上按照‘知识库’的要求进行设计,不能用后续打补丁的方式进行。”祝祥说。
为了完善基于“知识库”的决策型智能化审计系统,祝祥和很多同事在2023年春节之后几乎没有休息过,因为对于领雁科技来说,最新的审计系统还有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协助金融机构对原有审计作业、审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实现审计业务真正的数字化转型。“在此之前,审计系统在风险预测方面侧重于事中、事后,通过系统的革新,我们希望将专家经验与智能预测并举,覆盖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面风险管理,真正做到风险洞察。”祝祥说。
当信息系统变得更加智能时,将产生对原有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人力资源、决策方式、企业文化的改变。其实早在2019年,领雁科技也洞若观火地提出,审计系统工具已然发展到极致,如何再造(优化)审计作业、管理流程是审计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任何时候变革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流程重塑或者流程再造可以说是企业管理诸多问题中最大的挑战之一。正如流程再造理论提出者迈克尔·哈默所说“流程再造是一个从顶层到底层、涉及所有员工参与的过程”。而领雁科技对这一点有着很深的领悟,当信息技术反作用于业务模式,推动流程再造时,“系统本身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祝祥说。
什么样的系统才有“生命力”?
领雁科技作为一个中国企业、中国品牌,在国产自主可控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可以帮助用户筑牢安全根基。在领雁科技看来,“自主可控”的另外一层含义,就是业务的自主可控,通俗来讲就是这个系统用户自己能用得起来,可以实现灵活配置、自主建模、自主管理。“衡量一个系统的是否是‘好的系统’。系统建设的贡献占30%,系统运营的效果则占70%。”祝祥说,“两方面的自主可控保障对业务连续性的支持是全天候的,这也是审计系统成为内部审计团队最佳工作助手的根本原因,也是审计系统有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然而,要让用户获得自主可控的掌控感,需要在产品设计、研发上付出巨大努力。也正因为如此,领雁科技在过去十几年的发展过程,无论是产品开发还是技术支持人员,将大量时间用于与客户深度沟通,了解用户对系统的使用感受,解决他们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并将这些信息快速带入到新产品的开发中,坚持“能自动不人工”的原则,让产品具备高效自动化、创新性,更紧紧围绕审计业务本质能力的提升、流程的变革,前瞻性引领审计业务工作人员的需求,让使用人员拥有“惊喜感”。
因此,祝祥用24个字总结领雁科技审计系统的发展方向:强化建模能力,释放数据价值,增强协同共享,沉淀审计经验。在技术上,数据分析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将会更多地应用在审计业务场景中,更多高效便捷的工具支持审计日常工作;在业务上,以技术为依托提高生产效率,数字化审计系统的覆盖面会进一步扩大,审计的范围将进一步扩展;在知识上,企业内部会逐渐形成审计知识库,进而发展为行业知识库。
在技术、业务、知识等基础的加持下,以可配置的流程、可配置的数据、可配置的知识来“智慧化”审计作业、审计管理流程,做到“不见流程、只见知识,不见管理、却完成管理”。这是领雁科技智慧审计系统带来的卓越体验。
不断累积的加速度,深耕金融行业智慧审计
基于对业务和技术的前瞻洞察以及快速迭代能力,过去16年时间里,领雁科技审计业务服务了大量的金融业客户,不仅在银行业审计IT解决方案市场连续多年独占鳌头,更在证券、保险、期货、资产管理等金融领域与头部公司保持着良好合作。
“银行业与证券、保险行业的审计工作,有着相似之处,也有着许多业务层面的具象差异。”祝祥说“幸运的是,我们的产品经受住了考验。这也再一次证明,我们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和技术发展的洞察是准确的。”
具体来说,银行业与证券、保险行业首先在业务模式和监管要求上存在差异,这使得二者在审计需求上有所不同。例如,保险行业更关注精算与准备金,证券行业更关注交易流程与信息披露等。这需要审计系统具备灵活定制的能力以适应不同行业的需求。其次,非银金融行业的数据特征和复杂度也各有不同,这使得建模工具与算法在不同行业的适用性不同。例如,银行业较多结构化数据,保险业更多非结构化数据,算法模型在不同行业的实际应用效果也不同,这要求审计系统在数据与算法方面具备较高的开放性和综合定制的能力。第三,不同行业的人才特点也不同,这可能导致对工具和流程的使用习惯的差异。例如,银行业更重视会计与审计专业,保险业更看重精算与数理统计专业。这需要审计系统在人机交互和操作流程上保证通用性和灵活的操作方法。第四,对不同客户的服务方式和内容也需要定制化,这要求审计服务团队能够快速理解不同客户的需求与痛点并作出针对性的服务方案。
审计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特别是在业务复杂多样的金融行业。在系统之外,更需要审计团队不断学习与积累行业知识,提高复杂环境下的服务交付能力。只有在产品和服务双轮驱动下,才能真正同时服务好银行、证券、保险、期货、资产管理等全面的金融行业。
速度的变化需要加速度的持续作用,只有当速度累积一段时间后才会产生位移,形成路径。其实个人和商业组织也是一样——将努力累积,才会变成成果,将成果累积,才会获取成功。领雁科技审计产品从1.0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8.0乃至更多的未来版本,正是不断累积加速度的过程。或许正如祝祥所说的:做对的事,把对的事情做简单,然后才能做出不简单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