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的形势下,金融素养教育显得更加迫切
自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以来,经济衰退、失业、破产等词不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在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形势下,人们需要面对更多的金融选择,金融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经济思维,改变金融生活方式,改变财富观念,提高生活幸福。
金融素养水平令人担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组织)7月发表的"2020年就业展望"显示,即使没有第二波疫情的广泛传播,2020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下降6%,经合组织国家的失业率预计到2020年年底将达到9.4%,到2021年仍将达到7.7%。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实际人均收入到2021年将恢复到2016年的水平。如果爆发第二波疫情,情况将进一步恶化。
OECD认为,金融素养是对金融知识和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并有技能,动力和信心利用这种认知和理解在各种金融情况下做出有效决策,促进个人和社会福利,并能够参与经济生活。"金融素养不仅包括对金融知识的理解,还包括经济生活中技能的习得和价值观的确立。个人金融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的发展。疫情的爆发加剧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这使得金融素养的教育更加迫切。根据OECD对成人金融素养的调查,18名29岁的年轻人的金融素养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样本,这也提醒我们,金融素养教育需要提前规划,在学校教育中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金融素养,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未来在社会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各国努力开展金融素质教育
过去几十年,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开始关注国民的金融素养,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金融素养教育得到了更加广泛的重视。目前,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爱沙尼亚,马来西亚等70多个不同收入水平的国家正在制定或已经实施国家战略。例如,澳大利亚于2018年发布的最新国家战略----《国家金融能力战略》以先前两项国家金融扫盲战略为基础,其中强调日常资金管理,规划未来和作出知情决策,并特别关注通过正规教育系统对年轻人进行金融扫盲教育各国也在不断修改国家战略。爱沙尼亚制定了2013-2020年金融扫盲国家战略,目前正在制定应对2020年以后发展的新战略。美国于2011年发布了《金融素养国家战略》,并于2016年进行了修订,强调年轻人金融素养的重要性,使他们在走向社会后更有可能在经济上变得有保障。
国家战略的制定以文本的形式提出,并得到国家当局的支持,明确了发展金融素养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减少了金融扫盲教育自发和分散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盲目性和不可持续性,有利于在一个国家内迅速达成共识,在资源配置上倾向于金融素养教育,更好地促进金融扫盲教育的发展。
金融素养教育包括金融、金融、保险等多学科内容,是一个多学科的领域,开展金融素养教育的活动也需要学校、银行、保险公司、消费者协会、博物馆等部门的推动。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决定了金融素养教育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地位,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其他不同的力量参与金融素养教育。各利益集团共同合作,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发展动力。